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四大表现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有哪些
1、规划孩子的人生。从孩子开始记事起,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接踵而至,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孩子就像“傀儡”一样生活着,家长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2、任何事全部要插手在很多的家长眼里,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孩子做什么事情家长都要插手和过问,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专心致志写作业的时候,全都要打断和干预。 3、往孩子身上撒气。在工作上、生活上家长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些无辜的孩子就会沦为“出气筒”,很多的不开心的事情全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有时还会打骂孩子。 4、总是言而无信。家长的言而无信是家长一个非常普遍的特点。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是完美的,家长是言出必行的。当孩子提出想去游乐园玩耍时,家长不愿意去。但是拒绝的话会让孩子很扫兴,就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有事情在忙不能去,要等到下个星期才可以去,孩子满心欢喜等到下星期时,家长就找了其他的“借口”来推脱,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不仅是不尊重孩子,还更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父母对孩子的不尊重会有哪些影响呢
1.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应该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长期违背孩子的意愿,很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该适当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总认为大人做的事是对的;孩子的观念还不够成熟。只有适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才能成长,才能变得更加独立、自信、阳光。
2.失去上进心。父母不良的教育习惯会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和成长失去兴趣。由于父母的不当行为,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意识出现了排斥。父母越是频繁管教孩子,孩子越是失去上进心。幼儿期是孩子不断积累能力走向优秀的基础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关键阶段失去了上进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长。
3.不懂得尊重人。爸爸总是给妈妈起不雅的外号,甚至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叫妈妈的外号。孩子会觉得他爸爸的这些行为很有趣,会模仿。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尊重别人。孩子不仅不懂得尊重母亲,还会随意给别人起外号,不懂得尊重别人。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如何对待母亲,会影响孩子以后对伴侣的态度。那么孩子在家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伴侣,从而影响未来的婚姻幸福。
4.会造成孩子没有自尊。尊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强势。因为这些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长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但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让孩子没有自尊。而且这样的孩子很自卑,以后你会发现,孩子根本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会对父母形成一些偏见。
家长在日常的哪些行为是属于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的会有一些不尊重孩子的举动,但是家长可能一时不到甚至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对孩子好的表现。那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家长的哪些行为是不尊孩子的表现。
一、家长会去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可能在很多家长看来帮助孩子规划未来是一件很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都想好了大学要去学习什么专业,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甚至有一些家长还会把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为孩子规划好了一条条的路线,甚至为了这些规划强迫孩子去上补习班等等,其实这都是在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二、有一些家长会去翻看孩子的日记。日记属于孩子的个人隐私,家长可能出于种种心理去翻看孩子的日记,就已经是在侵犯孩子的个人隐私了,不仅仅不尊重孩子,有时候还会导致孩子不再去写日记。
三、遇到亲戚家孩子来做客,对方比较喜欢自己家孩子的东西,家长不过问孩子就把东西送出去了。这就很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一直就觉得自己是对的,一直偏向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仅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落差,而且还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四、拿自己家孩子跟别的孩子作比较。现在的家长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好的,自己家的孩子就处处不如人家。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听话懂事、好好学习,而自己的孩子却恰好相反,家长觉得这种对比可以激励孩子,却不知道这是在不尊重孩子。
家长总喜欢表现得高高在上,仿佛孩子就是一个木偶一样,家长要牵着线领着孩子走,却不在意孩子的想法,家长不应该是处于高位的去教育孩子,更要考虑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呢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呢?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一、经常辱骂孩子的父母,一般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
人们常常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里所说的别人,不仅包括外人,也包括自己的家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会动不动辱骂他们,说他们没有出息,甚至更难听的话,虽然这个时候孩子屈服于父母,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却很难真正的认可父母的做法。甚至在心中产生一种怨恨,这种情况是很难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的。
二、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的家长也不容易被孩子尊重。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将来非常有出息,甚至不查父母喜欢跟别人攀比,盼你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孩子之间的表现,当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如别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贬低自己的孩子,甚至说的一文不值,这些话也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甚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卑的心里。
三、如果任何事情都不和孩子商量,他们心里也会有意见。
不少家长在做事情的时候比较强势,甚至认为孩子的事情必须由父母来做决定,或者认为孩子必须完全听从于父母,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几乎任何事情都不去和孩子沟通,更不用说征求他们的意见。在这种环境成长的人,很难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正是由于没有被尊重,因此,在长大以后也不可能对父母有多么的尊重。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世界在惩罚不尊重孩子的父母!这7个表现是你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文/霓裳
一位妈妈曾跟我哭诉,她的儿子以前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儿子就变了。从开始不听妈妈的话、顶嘴发展到讨厌父母,拒绝与父母沟通,处处与妈妈对着干。
儿子明显的变化是从疫情在家期间开始的。原先,各门功课一直全优的儿子,在上期末考试时,有两门功课变为“良”,妈妈忍不住说了他一通。没想到,儿子立即顶撞了妈妈。
后来,妈妈一开口说话,儿子就不耐烦地捂耳朵,并叫喊着让她“滚”。
如果妈妈叫儿子写作业,儿子故意几天不写;妈妈不让儿子玩手机,儿子就偏要捧着手机不离手;妈妈要打儿子,没想到儿子竟然还手,甚至掐住了她的脖子。
现在,妈妈非常焦虑。可她又不敢管儿子,担心他会走极端。
而儿子对妈妈也越来越不尊重,他不仅对妈妈发号施令,而且还直呼其名,成天以命令的口气对她说话。
儿子还说,以前妈妈就是这么对自己的,现在他要报复。
妈妈觉得非常委屈,她说自己一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对儿子付出那么多,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可以说,这是在中国家庭里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许多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一点也不懂得尊重父母。父母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跟这位妈妈聊了许多后,才发现,她是一位非常焦虑的妈妈,从小到大一直对儿子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儿子所有的大小事都要按照妈妈的意愿和安排来做。
这位妈妈从小就被严厉的父亲意志侵入,童年过得很不快乐。儿子出生不久,她便被诊断出抑郁症。家人因此要十分顾及她的感受,顺着她的感觉和意愿。
儿子从小其实是活在妈妈的意志里,他自己的意志被严重忽略了。所以他完全体会不到被尊重的感觉。
但妈妈却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控制欲,她认为自己总在围着孩子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爱孩子,在为孩子好。
比如,从小她就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为儿子做得好好的。一直到现在,儿子的东西都是妈妈在收拾,房间也是妈妈整理,找不到东西都是喊妈妈。
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些,其实是在以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儿子,觉得儿子照顾不好自己,离开她就不行。
这种对儿子的过度照顾和保护,既是一种溺爱,也是妈妈控制欲的体现。溺爱,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妈妈告诉我:“我为了不让儿子玩手机,周末和节假日一有空就带他出去玩。甚至为了让儿子增长见识,我每次出国都想办法带着他一起去。我从来不逼他,因为我不想让我父亲的教育方式在儿子身上重现。”
表面上,她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与父亲不一样,但其实,两者在本质是一样的:都没有看见真实的孩子,也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
妈妈不知道,她对儿子所做的,其实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却不是儿子内心的需求。
把别人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专制。 专制的爱和溺爱,在本质上都是对人的不尊重:明明你行,我却觉得你不行。
这个世界正在悄悄惩罚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曾看过一份调查,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结果显示:
更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一直在下降。
著名 社会 学教授龙建刚曾就子女不尊重父母的 社会 现状,发文追问: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为了孩子,我们的父母倾其所有,殚精竭虑,到头来却收获了一个个冷漠、自私的白眼狼。为什么?
因为我们很多父母一直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从小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和想法。
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对孩子展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比如:
所有这一切,都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不尊重。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做的这些,都是在为孩子好。自己曾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重复一遍,于是一点一点地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如果父母不曾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无法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们。
于是,这些孩子虽然身体和力气在变大,心理却停止长大。他们变成了 “巨婴”, 把父母当保姆,不懂敬爱他们,甚至成年后一边啃老一边嫌弃父母。
他们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结果正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当父母的爱充斥着控制和轻视,只会把子女越推越远。
上述那位妈妈后来也发现了这一点。有一天,她再一次指责儿子不尊重自己时,儿子反唇相讥道:“你有尊重过我吗?”
在随之爆发的“母子大战”中,儿子终于把多年来对妈妈的不满全倒了出来。
她才知道,从一年级起,儿子就觉得妈妈在整自己:
拿他和别人比较,在其他家长面前说他不好,外出 旅游 也在“整”他,不允许他反驳……
所以,他要报复!
这回让妈妈大感震惊。
孩子不懂尊重父母,往往是父母没有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果你一直没有用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也就没有机会来学习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
有人可能会有些困惑: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只想玩手机,难道你也尊重他?
这里就要分清尊重和溺爱的区别。所谓的尊重,是指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大原则下,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愿,而不是放任他的行为,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溺爱孩子,却是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孩子,或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
太小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此时,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应该是引导式的,而不是放养式的。
比如,孩子只想玩手机不想学习,是因为父母从小没有正确引导而造成的。溺爱孩子的父母会觉得只要孩子高兴就好,任由孩子玩手机,甚至有些父母为了孩子不吵闹,直接给孩子手机玩。
而尊重孩子的父母,会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在不损害孩子 健康 成长的前提下来制定孩子玩手机的规则,他们既不过分限制孩子玩手机,也不放任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好手机与自己生活、学习的关系。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个和善而坚定的说法。假如孩子顶撞你,跟你大声吵闹,和善而坚定的做法就是离开这个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
等双方冷静之后,再找孩子沟通,告诉他:
虽然我们不能强迫别人用尊重的方式对待自己,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尊重自己。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先尊重你自己,才有能力去学会如何尊重孩子,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和孩子一起玩时全情投入
玩是孩子生活的重点,孩子在玩中边学习边成长,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环境进行良好的互动。父母全情投入地与孩子玩,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心不在焉与敷衍,会让孩子体会不到被尊重,感觉到自己不重要,同时也学会了敷衍。
二、不拿孩子出气
如果父母总拿孩子出气,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甚至是父母的累赘。弱小的他们即便感到委屈,也不敢反抗,只能压抑自己的感受,小心翼翼地看大人的脸色。他们长大后也学会了这种拿弱小者出气的方式,甚至还会让父母看自己的脸色。
三、接纳孩子与自己不同的个性和做法
比如父母自己是急性子,但同时也能接受孩子的慢,而不会强求孩子与自己的节奏一致。这样,孩子也将学会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四、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让孩子在表达中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立观点。即便孩子的观点听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总结和领悟,这样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有主见不盲从的人,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的想法。
五、认真倾听孩子
在孩子说话时,放下手头上的事情,专注地听他说话,并做出积极的回应。无论孩子在说话过程中表现得多么词不达意,也不会去打断他,而是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并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都很认真地回答。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在乎。孩子也愿意向你打开心扉,在更深的了解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六、信任孩子,给他独立的空间
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并给他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对孩子指手画脚。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放手去做,并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这样孩子才能从试错中学习并挑战自己。被信任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自己值得信任的一面。
七、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认真对待你给孩子的承诺,不要觉得孩子小,就可以随意忽悠,孩子对大人的承诺是完全当真,并看得非常重的。大人如果说话不算数,孩子会非常失望和伤心,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根本没有份量。所以,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实在做不到,必须有合理的解释,并取得孩子的谅解。这既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所谓的尊重孩子,其实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平等而独立的人来看待,让孩子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
#家庭教育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