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三伏贴
其他回答 第1个回答 2022-08-31 近些年来,“三伏贴”越来越受到全国老百姓的喜爱和认可。每伏的第一天,全国很多中医院门口就排起长队,人们不为别的,只为接受“三伏贴”。据统计北京东直门医院1天贴敷人数最多超过1.5万人。 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每年在伏天冒着酷暑赶到中医院贴敷“三伏贴”呢? 那是因为平时老感冒,反复喘等毛病的病人接受“三伏贴”后都收到了很好的近期或远期疗效使然,一传十、十传百,人们自然喜欢上了“三伏贴”。 其实“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方法中的一种方法。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盛夏的“三伏”,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三者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不可低估的效果。 这几年,“三伏贴”以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因素而深受广大患者喜爱,成为中医“冬病夏治”的一个燿眼“明星”。 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大家发现原来肺部是如此的脆弱。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所以全民养肺,克不容缓是共识。 通过三伏贴机理的介绍,我们知道“三伏贴”能提振身体阳气,也就是正气,对于气阳虚的病人当然会提高身体抵抗力。反复感冒的人是抵抗力低下的人,也正是三伏贴治疗的适应症。 “三伏贴”主要治疗哪些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反复感冒、咳嗽、哮喘、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肺*、肺心病、慢性咽炎等。 2020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7月16日 中伏:7月26日 加强伏:8月5日 末伏:8月15日 (一)“三伏贴”为什么要到医院贴敷? 冬病夏治讲究辩证辨病选穴,有严格的适应病症,贴敷膏药中含有辛温发散的中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夏治治疗,以免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二)“三伏贴”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贴? 下列情况就不可以贴: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三九贴”没有贴,“三伏贴”还能贴吗? 可以。即使冬天没有贴“三九贴”,夏天仍然可以贴“三伏贴”。贴敷治疗三年一个疗程。虽然医生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夏天没赶上贴敷,或中间有一两次没有贴也没关系,虽然中间有间隔会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下一次贴敷。不过,没有特殊情况最好能坚持下来,这样疗效更明显些。 (作者:丹东市中医院王文阁)
三伏女儿贴在15年7月25号后还可以贴我女儿患有支器气管炎现在有点咳嗽三伏贴还可以贴吗
可以,三伏贴的一些穴位对呼吸道疾病就是有治疗作用的。
火热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
其他回答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最近好多朋友跟我抱怨,怎么这么热!!!冷饮、西瓜都解除不了被热气封印的我。而随着城市温度越来越高,印象里凉爽的夏天早就不复存在了…… 中央气象台说,高温天气已经覆盖了国内 1/3 的城市,很多地方都启用了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 37~39℃,局部可超过40℃。 看看自己所在城市的颜色,有点发烧退不下来的既视感。更可怕的是,从7月12号开始,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来了。初伏:7 月 12 日—7 月 21 日 中伏:7 月 22 日—8 月 10 日 末伏:8 月 11 日—8 月 20 日 说到三伏天,发现又到了贴三伏贴的日子了,各大中医院已经排起了长龙…… 你说你还不知道三伏贴,老铁,你的队伍掉得有点远诶!快来,我给你科普一下。 三伏贴,可追溯至清朝,是中医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穴位贴敷(又称天灸)。在农历节气三伏天期间使用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冬病夏治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病症减轻或消失。 三伏贴不过是冬病夏治众多诊疗方式中的一种。 将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上,使药物通过穴位由表入里透入机体,循经络内达脏腑, 从而刺激全身阳气,全面调节机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1、药理作用: 经皮给药(就如平常使用药膏外涂一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 2、经络腧穴作用: 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3、节气作用:“ 春夏养阳、热在三伏”,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毛孔张开,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 广泛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多种肺系疾病 ,对病性虚寒、主症为喘咳的慢性肺系疾患尤为适宜;此外还有一些寒症引起的脾胃不适、月经不调等。看图你就知道了—— 总的来说,凡是温热病邪引起的热*疾*、感染的发热期,以及易于口舌生疮的内火较重者,不适宜使用三伏贴。用之无用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此外,2岁以下的幼儿皮肤过于娇嫩,也不建议使用。不要随便贴!不要随便贴!不要随便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1.每次贴敷时间多久为宜? 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小儿一般2~4小时。如果局部灼热疼痛难忍、局部起泡流水应立即轻轻摘下三伏贴。 2.贴敷期间是否需要忌口? 需要。 1)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例如羊肉、肉桂、花椒等; 2)忌用大寒之品,以防伤阳,例如冰镇类食品、冰激凌等。 3)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腻和辛辣,少烟少酒。 3.不同系统的疾病如何贴敷? 目前正规渠道使用的专科贴敷方用于专科疾病的贴敷,成人按疾病科室进行贴敷即可,儿科贴敷须到儿科咨询贴敷,不建议混贴,也不建议从网上买来自己贴。 4.三伏贴治疗需要长期坚持的治疗方式 。 一次完整的治疗分初伏 、中伏 、末伏3次进行 , 一般需连续3年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 , 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 , 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 , 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 , 效果才会更好 。 5.生活习惯 1)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透气衣衫; 2)贴药期间最好不要使用空调,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3)要保证充足睡眠,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 4)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或药物移动脱落。 1.药物过敏 常出现局部皮肤红肿 、出疹,如果过敏现象发生较严重 , 还会其他不适。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第一次贴敷后 ,也有数次贴敷后 , 发生时间一般是在贴敷后数分钟到数小时 。2.胶布过敏 这种现象不是由于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 , 而是由于贴敷时使用的胶布引起的过敏 ,一般症状较轻。 3.皮肤烧伤破溃感染 发生这种情况时 , 我们能在患者的贴敷部位看到比较大的水疤 , 如果水疤破裂则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严重的感染 , 甚至化脓 。 4.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多发生于多次贴敷药物后 ,表现为贴敷完毕后一小时后 , 在患者贴敷药物的部位出现红斑 , 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慢慢形成大疤 , 然后逐渐糜烂渗出 , 此时能感觉到伤口周围的皮肤奇痒 。 入伏以来,三伏贴“热”持续升温,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对三伏贴的质疑声。越来越多的人在问: 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 我收集整理了一下质疑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三伏贴的药效夸大 治感冒、治哮喘、降“三高”,还能强身健体治疗不孕(也是第一次听说还能治不孕)……传说中的“三伏贴”神通广大,包治百病。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三伏贴。 即使在体质属于阳虚、病情吻合的患者中也存在各种禁忌,如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的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等等都不适用于三伏贴(具体参照上表▲禁忌人群)。 在不少人看来,就算符合上述要求,三伏贴能否真的有那么强的药效依然值得怀疑。▲三伏贴没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就目前三伏贴来说,还在中医范畴,基本上属于经验医学,难以查证治疗指标。当我们去查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在其治疗部分并没有三伏贴的任何影子。 而对于三伏贴的疗效,国内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能查证的仅限对三伏贴的药理研究——可能与免疫细胞如T细胞、白细胞等的调节作用有关,从而减轻炎症或者增强机体抗御能力;和一些临床研究——将使用过三伏贴的患者和未曾使用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对比,但由于个体化差异无法控制变量,这些研究也只能仅供参考。 ▲三伏贴的药材有毒性作用 现在的“三伏贴”的药方沿用《张氏医通》的: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方,还可配伍加减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按照中医的解释,这几样药材作用如下: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 但其中几样药材是有明显毒性的: 白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的白芥子油,主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引起水泡。 甘遂峻泻,有毒,可引起呕吐、腹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毒副反应。 …… 是药三分毒,这药性作用尚未明确,但毒性作用却已凸显,这引起很多初体验便有强烈不良反应的使用者的不满。 尽管质疑声不断,但排队买三伏贴的人数未曾减少。这样的现象也并非是大众愚昧,在临床调查中发现,三伏贴的使用是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在近十年的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中可以看出,三伏贴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骨关节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因个体体质差异,用药配方是否根据个人病症有所调整以及贴敷取穴是否准确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依然难下定论。 讲真,我也被迷惑了,正如大多数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一样,无法用科学研究结果来证明其科学性,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帮助很多人解决了疾病困扰,再谈下去感觉要引起一场医学论战。 快来,用你的经历告诉一下我,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呢?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三伏贴贴敷的五大主穴穴位如下: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疾*的常用穴;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iknow-pic.cdn.bcebos.com/86d6277f9e2f070863d0a093e724b899a801f24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6d6277f9e2f070863d0a093e724b899a801f24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d6277f9e2f070863d0a093e724b899a801f248"/>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与“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利用夏季穴位开阖、经络疏松的原理在三伏天达到养阳的目的。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
三伏贴怎么贴贴哪里
其他回答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三伏贴贴在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膏肓穴这几个穴位上。 三伏贴使用时,先根据具体病症选取合适的穴位,再将贴敷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天突穴取穴:天突穴属于任脉穴位图,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膻中穴取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主治: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肺俞穴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膏肓穴取穴: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