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虚火旺以及如何调理的方法
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所见,以心、肺、肝、肾为主。什么是阴虚火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么是阴虚火旺,欢迎阅读。
什么是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又有阴虚火炎、虚火、阴虚火炽、阴火等称法,是指阴液亏虚,虚火亢旺,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火,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盗汗遗精、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或舌体、口腔溃疡,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证候。病因病机
阴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养、濡养各脏腑组织外,还负责制约阳气,以免阳气外露。阳气是以热、动、升为特点,阴分则以寒、静、降相对应。若阴分亏虚,无力制约阳气,人体会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所谓“阴虚则生内热”。《内经》:“年过四十,阴气自半。”随着年纪增长,或热病之后,或房事不节等,均易耗损真阴。
阴虚火旺属虚火,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一般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而阴虚火旺,其临床火热征象往往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如阴虚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均为虚火上炎所致。
阴虚火旺往往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临床表现
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以心、肺、肝、肾的病证为主,主证多见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夜寐多梦,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肺火);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伴头昏,腰酸乏力等,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肾火)。各脏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现。
辨证施治
证候: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体温比常人高;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治则:育阴泄火。主方:黄连阿胶汤。方药:黄连、黄芩、阿胶(烊化,冲)、白芍、生鸡子黄。水煎、去滓,纳胶详尽,再纳鸡子黄搅合,分3次服,每日一剂。
若偏于心火亢盛,而见口舌生疮者,可加莲子心、竹叶、灯芯;若偏于阴虚甚者,可加生地、麦冬、女贞子;若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太子参、或西洋参另炖兑服,若小便短赤不畅者,可加白茅根、车前草;兼胃阴虚者,加石斛、玉竹、荸荠汁(兑服),若失眠者,可加远志、合欢花。
阴虚火旺如何调理
在生活中要注意:
(1)节制性生活,一般阴虚火旺都是由于阴精亏损所致。
(2)禁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等,如荔枝、龙眼、榴莲、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的食品,麦当劳、肯德基的东西还是戒了的为好。
(3)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以少喝一点绿茶。平时也可以以绿豆汤解渴,但绿豆性寒,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4)晚饭少食。
阴虚火旺饮食禁忌的意义与方法(2009-01-28 17:07:19)标签:保健 饮食 相火 阴气 下焦 健康
阴虚火旺饮食禁忌的意义与方法
健康取决于人体内阴阳平衡,然而现代人思虑多,营养好,性冲动多。造成阴虚火旺,而万病丛生。补阴非常难,非长期清心,静心,修心养性必不成;欲急除却病患,应先消其阳,清其火,此时,阴阳虽小,但只要阴阳平衡,疾病必先去,或病趋缓和。再缓补其阴,随着阴气日坚,营养再缓缓加之,阳气日隆,体格日壮,病乃根除。
消阳清火,何为最佳?限制人的营养摄入,为最快,最佳。阴者,大脑皮层的内抑制力也,大脑皮层营养以葡萄糖,维生素为主,所以养阴以素为主;阳者,皮层下驱力神经核,嗜荤好腥,嗜香好辣。所以消阳清火,必禁忌荤腥香辣,以清淡为主。
限制人的营养摄入,应因人而异;人的营养耐受力,取决于人的阴气多少,阴气多,摄收阳气也多,营养耐受力便强;阴气弱,能摄收的阳气少,营养耐受力便弱;年轻体壮,阴气实,生火气病,为实火,只要饮食略为清淡,一用药,病便霍然而愈。年老体弱,阴气虚,为虚火,天天稀饭青菜,病也只能缓缓而减。阴虚火旺的人,饮食摄入度,以相火(性火)不旺,性冲动能忍耐,精气不外走为度。因为精气冲出体外,会导致阴气更虚,火气更旺。忍耐是坚阴养元气最重要手段之一,万万不可忽略。
治疗阴虚火旺,切忌睡前吃夜餐,夜餐极易生相火。晚餐宜半饱;因晚餐饱易生火。如果不忙,一日两餐也够了,晚餐不吃也可。禁食有利于清火化痰湿。炎证,肿瘤等器质变,中医都认为是痰湿凝聚所至。属于标实正虚,标实是痰湿火实,正虚是精虚元气虚;所以节食固精宁神养元,是治疗器质*疾*和现代一切疾病的根本。
适宜阴虚火旺的食物:
番薯 玉米 黑面包
此三种食物都属粗粮,其中任何一种都具有丰富的营养,通常人只需要上述其中一种食物加水,不吃其他任何食物,就可以长期健康生存。因粗粮口感不好,自然限制了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剩而上火。而且粗粮有润肠通便降火之功效,为阴虚火旺者最适宜食品。
米
米以硬质、气味清淡为好。籼米、泰国米、糯米等因其气味香浓,粘性大,蛋白质含量多,属于毒发物,阴虚火旺者忌。陈仓米为和胃健脾佳品,为阴虚火旺者最佳食品。面食品粘性大,蛋白多,性微温,不宜多食。糙米,小米,有一定的滋阴润肠通便降火,与健脾和胃助消化效果,阴虚火旺最宜。
蔬菜
凡香辣蔬菜阴虚火旺者大抵禁忌。如:辣椒、大蒜、胡椒、葱、韭菜、香菜、香葱,姜,因其性热生火。阴虚火旺者应少吃或不吃。宜吃平和清淡的蔬菜。如:白菜、青菜、菠菜、包心菜、花菜、萝卜、盘菜、冬瓜、南瓜、丝瓜、四季豆等蔬菜。其中红罗卜有明显的滋阴效果,白萝卜清热化痰较好。腌菜类如:咸菜、咸菜梗、咸榨菜、霉干菜等都比较适宜于阴虚火旺者。有人说腌菜类亚硝酸含量多,容易致癌。但这类蔬菜纤维素含量特多,而纤维素润肠通便降火,抗癌极佳。应当全面的看待科学研究成果。
豆类
豆类因含蛋白质多,不宜多吃,多吃易发热毒。吃花生和豆类应适量。吃三分即可。
水果类
马蹄(蒲荠)、梨性寒可食。青枣也可食。西瓜经改良后性能变热,不宜多食。西红柿易致湿热,应少食。但黄瓜还是比较适宜的水果。其他过甜、过香、酸甜可口的水果都不大适宜于阴虚火旺者,如榴莲,杨梅,哈密瓜,柑桔等。荔枝、龙眼大助相火。阴虚火旺者应大忌。
鱼 肉 蛋 禽类
阴虚火旺者都应少吃或不吃。但咸鱼、咸鱼干、咸鸭蛋可食少量。
菌类
香菇易发,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但木耳比较适宜食用。
综上所述,凡香辣、蛋白质多、脂肪多、味好的食品阴虚火旺者都不宜多食。因为美味食品能量高,助肝火、相火,火旺则神烦、精走,导致元气不足,而万病因此而产生。
因为肉体的享受是以消耗人的阴气为代价,(吃好,性活动多会造成人的大脑皮层下低级神经中枢膨胀,从而同化主导的高级神经中枢,使高级神经内抑制力减弱,从而对低级神经能量调控力减弱,使低级神经冲动发放加多加快,多余的神经能量在体内乱窜,使人体功能紊乱,免疫紊乱,造成各种疾病。)阴虚火旺人体功能紊乱模式如下:
一.火气上逆,头部表现微血管痉挛,郁血,充血性疾患,如头痛、头胀、头晕、脑糊、五官闭塞不通,胸部也发生气逆、气胀、如肺气上逆而咳喘,胃气上逆而呃气,欲呕,心脏血管痉挛则胸部胀闷,疼痛,气急。
二.中焦虚寒,由于能量都冲于上焦,中焦便因缺少能量而虚寒,发生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由于消化道的平滑肌逆行(从下往上运动,正常是从上往下)或郁滞少动,导致肝,胆,胰消化液下行不畅而郁滞,使肝胆胰脾血运不畅而两胁胀满,肝胆胰脾的炎症、结石、肿瘤便生了。
三.下焦湿热,由于弱而频的性能量不断地下行,使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肛门直肠能量堆积而充血,出现下腹,腰部,睾丸胀痛,大便闭结,后重不爽,痔疮,小便涩痛,白浊,妇女白带多,痛经,经色黑紫不畅,有的月经偏多。下焦湿热性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便产生了。
四.四肢能量缺少,四肢末梢冰凉,手脚乏力,易发生关节炎,骨刺增生,骨质疏松等虚*疾*。
五.皮肤微血管因热滞而痉挛,导致过敏物质停滞皮肤,而产生皮肤搔痒,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
六.阴虚火旺会使情绪中枢,性中枢的功能虚性亢进,使肝火相火过旺,过旺的相火肝火冲击大脑神明,使神志烦乱不安,易发脾气,不能安睡,睡觉时间变短,多梦。 严重的会产生精神忧郁等精神疾患。
总之,阴虚火旺的病变模式为上焦热,中焦寒,下焦湿热,四肢虚弱,皮肤搔痒,精神烦燥,忧郁,不能安睡。
阴虚火旺的本质就是退化,就是高级神经衰退,低级神经占优势,人变得低级化,动物化。节食修心养性就是把这一过程逆转,使高级神经重新同化低级神经,控制低级神经,阴阳重新平衡,人的气机运行就正常,上焦热气下降,中焦暖和,下焦湿热得清,四肢温暖有力,皮肤痒止,人的精神变的清爽,喜乐安定,好睡,睡的长。人趋向健康.
注意:肝相火特别旺的人刚吃清淡菜会感到比较疲软,这是好事意味着肝相火已减轻,病便开始缓解,接着努力静养神好睡覚,忍性与脾气冲动滋阴保元气,力量会慢慢增生,意味着元气开始复原,病会进一步减轻,这一过程约需15到30天,只要努力清淡,修心养性,保神保精。就一定能治好阴虚火旺病。
跪求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
1、阴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
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
2、阳虚(yangdeficiency),中医名词。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a522c594eefe9925bc317da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a522c594eefe9925bc317da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a522c594eefe9925bc317da9"/>
区分肾阴虚和肾阳虚
1、善恐:无缘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
恐就是俗称的胆怯,即自己事先是知道的,就是害怕。由肾虚导致的善恐,一般会同时伴有头脑发空、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可以把这一特点作为判断的参考。
肾阴虚的人,在恐惧的同时还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盗汗等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红、舌苔少而干。肾阳虚的人,在恐惧的同时还伴有怕冷、四肢发凉、疲惫乏力等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淡嫩、舌苔白。
2、畏寒:怕冷。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肾阳虚引起的畏寒,常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冷痛、面色黧黑等症状。另外,男子会有阳痿、早射、滑精的问题。
3、打喷嚏:喷嚏频频,经久不止。
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的打喷嚏,中医认为有两种情况下打喷嚏:一种情况是急性打喷嚏,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凉之时、身体受凉时以及感冒流行的时候,多与感冒症状同时出现。
另一种情况是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多。
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98%B4%E8%99%9A/633544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阴虚">-阴虚
来源:/www.baidu.com/link?url=jApVOltru1zxMCDGlTMd2xLbNmU6Lw6R9MSPkgPkG25oQlJdq9JZOmVgRr9npeOeFdWxZwemCa7Zj520YwpYUYuwRpF0wvSUPE4B7aHfySO&wd=&eqid=f25c4738000d0f76000000045cbaa24b"target="_blank"title="-阳虚">-阳虚
来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6/0707/c21471-28532161.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如何区别肾阴虚和肾阳虚只需三招轻松分辨">人民网-如何区别肾阴虚和肾阳虚只需三招轻松分辨
如何判断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非常谢谢!
辨别虚实论治
(1)实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
证候: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则: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中成药有三、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气虚内热)两种证型。阴虚火旺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虚火旺者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建议就医后使用汤药调理,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按脏腑类型的辨证论治
(1)心火虚火证候: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治则:滋阴清热;实火证候: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治则:清心泻火。
(2)肺火证候: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治则:滋阴清肺。
(3)胃火虚火证候: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治则:养阴清热;实火证候: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等,治则:清胃泻火。
(4)肝火证候: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治则:清肝泻火。
(5)肾火证候:主要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治则:滋阴清热。
/ikno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dcbd034941086e061d95f7a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dcbd034941086e061d95f7a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dcbd034941086e061d95f7a9"/>
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灭火剂。
可尝试去火的食品,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吃水果也要注意,有的水果性属热性,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芒果等;食品中的葱、姜、蒜、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如身体不适再过食性热食物易致上火。
注意事项: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身体出现症状应该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辨证论治,不要自己乱吃药,药不对症对身体有伤害。
/baike.baidu.com/item/%E4%B8%8A%E7%81%AB"target="_blank"title="上火_">上火_
我每天都在敷面膜但仍旧感觉脸很干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天天敷面膜脸还是很干,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皮肤的吸水通道不畅通,面膜中的水分养分未完全被吸收利用。 面膜敷在脸上,其中的水分、养分,应该很快从皮肤的"角质层"渗透到"基底层"甚至"真皮层",被皮肤各层有效吸收利用,而下列因素却会导致吸水通道不畅通。①长期不去除聚积在面部表层的老化角质和毛孔内的栓塞物。 ②敷面膜之前洁肤不彻底,面部有彩妆和油污的残留物。 ③洁肤后不涂抹爽肤水,细胞的吸收功能没有被完全激活。 ④长期不做面部穴位按摩,以及拔筋排毒,导致面部经络不通。 第二:皮肤的锁水屏障脆弱,锁不住面膜渗入肌肤内的水分。 这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①皮肤角质层本身就薄弱;或皮肤大干了,细胞组织在显微镜中看,己严重受损。②敷完补水面膜后,没有及时擦上保湿乳、霜,去增强皮肤的锁水功能。第三:身体自身属"阴虚火旺"体质。 体内之火,消耗着体内的水分,造成"身体、皮肤"严重缺水,面膜补给皮肤的水分尤如杯水车薪,尤如给大沙膜灌水。这种情况,肝火旺盛之人表现明显。第四:面膜未选对。 特别干的皮肤,要选保湿功能较强的优质补水面膜,切莫贪图便宜。 第五:敷面膜没有选择最佳时间。 晚上睡觉前敷补水保湿膜,可达最佳效果。第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差。 比如:①长期面对电脑。②长期在户外劳作。总之,以上种种原因,均可造成"天天敷面膜,脸上还很干"。 要想敷面膜效果好,不仅要选对面膜,选择最佳时间敷,还要打开面部吸水通道,强化肌肤锁水屏障,同时,也要调理好自己的体质和肤质,避免恶劣的外界环境因素。 分享一下我个人观点: 一. 敷面膜的方法不恰当 其实敷面膜的方法大同小异,相信各位爱美的小姐姐已经看过很多了,我就不重复了,关键就在于细节。譬如说,我自己平时敷面膜,首先会把敷面膜时用的护肤品以及工具都会准备好,以防洗完小脸蛋后,还要去找其他东西。时间不是问题,重点是找东西的过程中,难免会用到双手,这也就导致,洗干净的手 会碰到其他各种污渍,稍后再用手碰化妆棉,护肤品,以及面膜,其实都是有影响的。我个人平时敷面膜,洗完脸后是不会做任何其他事情的,也不会碰其他东西,以免细菌滋生到脸部。二. 肤质吸收面膜精华不充分 你好 我是 时尚 领域创作者 专注分享 时尚 资讯我们都知道敷面膜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补水 ,秘籍的补水。补水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锁水即保湿很多人敷完面膜觉得皮肤水嫩嫩的就大功告成了,这个是护肤的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你的皮肤当下喝饱了水,但是如果你没有进行锁水保湿的步骤,你一觉醒来你皮肤喝进去的水早就蒸发掉了,你不仅浪费了敷面膜的时间还浪费了一块面膜的钱,真是得不偿失。要怎么做补水保湿的工作呢?非常的简单,在敷完面膜之后记得按照之前的护肤步骤使用水乳面霜,尤其是面霜是最具锁水保湿的功能的!平时不爱用面霜的,在敷完面膜的时候也一定要用!在这里也顺便补充以下,很多人觉得我每天都有用面霜保湿,为什么我的皮肤也还是那么干,你都没有敷面膜你的皮肤都已经出于缺水状态了,你用再多面霜有什么用,皮肤已经没有水给让你去做保湿工作了总之,面膜是补水功能,面霜是锁水功能,一定要结合使用,才能达到补水保湿的功效,让皮肤越来越好 首先来说一下我的结论吧,如果光靠面膜进行皮肤补水的话,效果其实微乎其微,我认为敷面膜仅仅只是在某一时间段给予皮肤集中的滋养,但是如果想要保持皮肤的滋润,还是需要众多护肤品的共同滋养以及日常护理,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环境和饮水量的要求。 首先要说的就是日常护理 其实我们的皮肤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缺水太,尤其是在早上的时候,你想一下早上的时候我们在涂抹了很多护肤品之后还要化妆,即便是不化妆,这些图的护肤品需要面对一天的紫外,太阳光、环境、大风、天气、粉尘等等,皮肤早就已经缺水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随身携带保湿喷雾的原因。而且日常护理当中,面膜只是补水的一小部分,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很多护肤品都有帮助皮肤保湿补水的效果,最简单的就是水乳,这是对于皮肤的基础保湿,还有面霜精华等等都是针对性保湿和修复,所以光靠面膜保湿是不行的,还是要靠全套的护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护肤是不是存在问题,例如说如果你是不是特别喜欢使用一些清洁力非常强的洗面奶,或者是使用了一些不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补水量不够清洁力太强,容易带走皮肤上的水分,也是很容易造成皮肤缺水的,所以请重新评估一下你使用的一些护肤品和化妆品。饮食和饮水 护肤品虽然能够在表面上帮助皮肤保湿补水,但是我想如果你的皮肤真的非常缺水,而且脱皮很严重的话,其实你的皮肤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缺水量了,这个和你的日常饮食习惯还有饮水习惯是非常有关系的。其实我们日常喝的水就已经提供了我们皮肤或者身体绝大部分的水,如果你的皮肤真的非常干燥,除了涂抹护肤品之外,也需要加强饮水量,以及多吃一些含有水分的瓜果蔬菜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帮助身体补水的,身体水分充足了,那么脸上皮肤的水分也会多一些。天生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天生的,因为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肤质是什么样的,有很多人肤质是油性皮肤,也有很多人肤质是敏感皮肤,也有很多人的肤质和你一样是干性皮肤,如果你的皮肤非常缺水的话,这都是你天生的肤质所决定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皮肤补水和锁水。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码字不容易,能不能给我一个小小的赞呢?谢谢支持了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的面膜不对,含有保湿成分较少,另一种就是用完面膜之后没有用锁水的产品。日常敷面膜其实不需要天天敷的,选择简单的补水型面膜就可以了,不要选择过多功能型的,毕竟那么点钱30ML的精华,能做到好好补水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敷面膜之后的保养才是日常保养的重中之重,面膜算是周护理型产品,适合用来补水和急救之类的,但是日常保养是每天都需要的,如果敷完面膜没有涂封闭性产品的话,其实脸会更容易干燥。 白天和晚上的护肤步骤是有区别的,白天主防护,晚上主修护,外出一定要涂防晒,晚上回来的话有化妆或者是使用了防水型的防晒霜记得要卸妆。如果觉得皮肤很干的话,可以选择面霜类型的产品,一般含有油脂量较多,能起到更好的封闭作用,滋润皮肤并减少水分蒸发,如果还是不够的话,可以乳液面霜一起使用,精华液也可以挑选保湿类型的。这样的话基本只要坚持几天,就会感觉皮肤水润度和滋润度明显上升,还有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皮肤太过缺油了,补水不补油,导致水存不住。 这个也是很多干皮会有的一个误区,这个可以适当加入护肤油到保养步骤里,不是很干的皮肤其实不需要的,厚重的面霜油份一般都是足够的,如果面霜觉得不够,可以用护肤油一周按摩1-2次,滋润皮肤的效果简直好得飞起啊~~~~ 先找到自己皮肤干的问题所在,再确定解决方案~~~该换面膜换面膜,换保湿多注意保湿~大部分面膜的主要功效都是补水保湿,敷面膜是最直接给肌肤补水的方式之一,如果你经常敷面膜肌肤还是很干,很可能是下面几种情况之一: 1.面膜本身的补水保湿差 补水保湿效果直接跟面膜本身挂钩,所以先检查下你经常使用的面膜吧。一款好的补水保湿面膜,成分表的前面应该含有以下这些保湿成分: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山梨醇、透明质酸、氨基酸、尿素、海藻糖等等。 2.敷完面膜不做后续保养 面膜确实可以给肌肤补水保湿,但是并不能锁水,锁水需要乳液、面霜等含封闭性油脂的产品来辅助完成,所以敷完面膜后记得要涂乳液或面霜,锁住面膜给肌肤刚注入的水分。如果精华液粘腻的话,建议先洗一下再涂,免得水润了但也闷痘了。 3.肌肤屏障受损 如果你的面膜补水保湿很好,你敷完面膜也有涂乳液面霜,可肌肤还是很干,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肌肤屏障受损了!肌肤屏障由皮脂膜、角质层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组成,可以减少外界刺激以及内部水分的散失,肌肤屏障受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肌肤干燥。 上面说到锁水需要乳液面霜辅助完成,这其实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肌肤屏障没有问题。如果你的肌肤屏障受损了,即使有再好封闭性的油脂,也不能实现真正的锁水。没有锁水功能的肌肤就像有洞的水桶,你倒进去再多的水还是会不断漏出,一边补水一边漏水相当于白补水。引起肌肤屏障受损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过度清洁,对症下药调整修复才是硬道理哦~ 这与你的肤质有一定的关系,你的皮肤严重缺水,单靠敷面膜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皮肤缺水的问题了,需要更加深层的补水;在补水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洁,也就是排,先排后补。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我邀请。每天敷面膜,脸还觉得干,可能的原因有几种。 1.本身角质层很薄,储水能力差。 身边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年轻时做了平面模特,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频繁化浓妆,再卸妆,导致角质层越来越薄。平常敷面膜,主要是通过提升角质层的含水量增加水润感,角质层越薄,储水量就越少,锁住水分的能力也越差,平常如果又没有做好滋润保湿工作,脸就会觉得干。2. 敷面膜操作方式不对 敷面膜时,除了有大量的水分浸润角质层,各种多元醇作为保湿剂,还有高分子多糖类成分如透明质酸钠,聚谷氨酸钠等作为锁水类保湿剂,如果敷完面膜就洗掉,这些高分子成分并没有被皮肤吸收,而是一起被清洗掉了,锁水效果自然没了,如果没有后续涂封闭的乳霜类产品,皮肤表面的水分就会很快挥发掉。3. 挑选的面膜种类不对 一般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使用者如果觉得面膜不够保湿,肯定会考虑换面膜。保湿补水的面膜是最常用的类型。一般补水类面膜,多元醇是最常用的保湿剂,除此之外,可以挑选含透明质酸钠,聚谷氨酸钠,小核菌胶,皱波角叉菜等高分子多糖类锁水产品的面膜,看成分是一方面,评估含量又是另一方面,排在防腐剂,香精类成分后面的功效成分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面膜不是万能的,补水保湿面膜只有补水效果,没有那么好的保湿效果,其他功效面膜更没有保湿效果,所以不要将皮肤日常保湿工作寄希望于面膜产品。 客观来说,应该是对面膜有使用误区、没选对合适的面膜、或皮肤保湿不到位,也就是使用的乳霜有问题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面膜有使用误区 (1)各种面贴膜和啫喱面膜,尤其补水面膜和补水保湿面膜,永远只有补水作用,没有保湿作用,顶多通过部分成分强化肌肤 健康 状态有助于提高肌肤本身的保湿功能,但是!无法做到与从来不用护肤品的肌肤或使用过乳液面霜的肌肤相比!(2)使用面贴膜或啫喱睡眠面膜后不洗脸,不用护肤品,妄图代替乳液面霜,这是极大的误区!笔者曾在其他回答中提到过,绝大多数睡眠面膜没有反吸收技术,面膜干掉后会倒吸皮肤角质层水分,由于洗脸的原因,皮肤角质层又吸足水分,同时由于硅油成分的存在造成补水嫩滑的假象,实际上对皮肤根本没有任何益处。2、选择的面膜补水效果差滋养效果差 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无论哪种面贴膜都能让皮肤角质层吸饱水分,但面膜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有效滋养成分的多少和好坏,鸡肋面膜如同用清水洗脸,过后依然缺水,功效好的面膜使用后效果持续时间久,例如美即海洋冰泉补水面膜和前男友面膜,对比之下立现高下!当然,如果单纯使用美即面膜软化完全失去保护作用的角质层并去角质是可以的。 3、皮肤保湿不到位 前面提过,敷面膜后懒得洗脸,以为面膜精华可以替代保湿的乳液面霜是一种失误,选择的乳液面霜保湿效果差也是严重失误。 尽量选择可渗透到肌肤内部被皮肤吸收的护肤品,通常保湿成分为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等成分,若含有氨基酸、小分子多肽、烟酰胺、核苷酸等可强化肌肤状态的成分更好。 保湿和吸收效果好且使用感也不错的产品可以试一下SK2大红瓶、珂润保湿面霜、格丽松马油乳液和面霜、科颜氏高保湿面霜、雅诗兰黛红石榴面霜、馥蕾诗保湿面霜等等。 脸干找根本原因,可能是皮肤屏障受损了,经常敷面膜反而会适得其反
怎样下虚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口干、口苦、口臭、起口疮、牙痛、多梦、胃酸、肚胀、便秘、手足心发烧、痔疮等,儿童还会流口水、扁桃体肿大、盗汗、尿床等,这些都是上火的症状。\x0d\x0a\x0d\x0a从中医角度讲,上火有“实火”、“虚火”之分。\x0d\x0a\x0d\x0a“实火”是指,身体基础是有档次的,只是由于外界环境及饮食不当引起的阴阳平衡失调导致“阳亢”,引起功能障碍。\x0d\x0a\x0d\x0a“虚火”是指,本身是阴虚体质、阴阳失衡,导致表面现象“阳亢”,实际上是本身阴虚造成的相对“阳亢”,通常阴虚体质表现为“虚火”,所以同时有气血虚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头痛失眠、多梦、便秘等。\x0d\x0a\x0d\x0a现代医学认为,“上火”的原因是微循环不足,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不能及时供给,同时代谢产物(如乳酸、尿素等)又不能及时清除,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碍。造成微循环不足、血流缓慢的原因:一是本身基础素质差,加之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如过多食用甜食、过度饮水、出汗多等),导致体液失衡、血液变稠,循环缓慢,医学上称之为低渗脱水。二是本身气血虚弱,心血管系统功能不好,导致循环不良。\x0d\x0a正确的处理办法:\x0d\x0a\x0d\x0a对于体质正常的人群,应当适当服些淡盐水,稀释血液,恢复血液水电解质平衡,营造一个正常的血液内环境。\x0d\x0a\x0d\x0a对于气血虚弱者引起的“虚火”,应该首先调养气血,提高身体素质,待气血好转后,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改善,阴阳平衡自然会调节,达到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