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的皱纹、变白头发、减退的记忆力......这些信号时刻在提醒我们衰老就在身边。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让我们发现了细胞衰老的关键点,从微观领域窥探到人体衰老的奥秘。
细胞衰老是人体衰老的根源
细胞衰老最早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奥那多·海夫利克于1961年提出,他发现人类成纤维细胞只能分裂大约50次。之后,细胞就会步入老化状态,不再复制增殖,这种终止复制的现象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
沿着细胞衰老这条路线,全球的科学家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细胞衰老在人类衰老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老化细胞的数量和与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当细胞老化,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下降,干细胞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下降。而且,衰老细胞分泌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会助长引起衰老的无菌性炎症状态,还具有诱导其他细胞老化的特性,引起早衰、亚健康状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细胞的衰老是整体衰老的基础,是衰老和衰老伴发疾病的重要原因。
注射干细胞能抗衰老?
近年来,干细胞抗衰老概念甚嚣尘上。这种学说认为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随人体衰老而逐渐降低和下降,其分化能力也会跟着下降,导致细胞动态过程失衡,进而引起细胞普遍衰老。注射干细胞是期望通过回输或局部注射特定的细胞,让其能够多向分化为组织细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细胞。干细胞治疗需要仔细和精确的调控,如果控制不好,干细胞可能会脱离控制而疯长,诱发癌症。而且,异体干细胞被注射到人体后,可能被免疫系统当做“入侵者”,产生免疫攻击,导致细胞和器官被杀死、功能丧失,轻则让人出现发烧、皮疹等炎症反应,重则是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感染、甚至死亡。
另外,由于其概念的简单性和强大商业利益的驱动,干细胞注射治疗成为被商家滥用的抗衰老方式之一。一些广告鼓吹一针干细胞就能“返老还童”,价格动辄“9.8万元一针”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高昂的价格成本和潜在的风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国家对干细胞治疗采取极为审慎的态度,其仍处在实验阶段,有严格的政策限制。国家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干细胞广告监管的工作提示》指出,目前除已有成熟技术规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外,其他干细胞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只有数量很少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获国家备案开展研究。
比注射干细胞更安全的抗衰老办法
事实上,干细胞抗衰老只是众多抗衰学说中的一种,当前流行的端粒学说也是抗衰老研究的前沿课题。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通过“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像帽子一样发挥保护作用,而端粒与细胞衰老有着很深的联系。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可以说细胞水平的老化和端粒酶的活性下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