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的公司层面讲,一个公司的专利数量体现了其对研发是否重视、研发方向、构建的技术壁垒与护城河够不够深等;从宏观的产业层面讲,专利统计数据体现了产业所处的发展时期和创新的趋势。
按照国际专利分类IPC,“计算机辅助手术和专门适用于外科的机械臂或机器人”的IPC大类号为A61B34/00,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类,分别是:
-
- 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规划、模拟或建模 (A61B 34/10);
-
- 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外科器械的跟踪或导向装置 (A61B 34/20);
-
- 手术机器人 (A61B 34/30)。
为了看清"计算机辅助手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不久前知识产权咨询公司GJE统计了全球范围内从2005年至2020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据。
图源:GJE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手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的增速放缓,可能与新冠疫情有关,也可能是该领域正在走向成熟期;2005年至2009年间,"手术机器人"领域每年的专利数量要少于另外2类,但在之后的数十年迅速增长,超过了“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规划、模拟或建模”,到 2020 年成为专利数最多的领域。
"手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说明了该领域出现了重大创新,这很可能得益于该领域不断增加的投资。在此期间,手术机器人系统开始更广泛地部署,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另外,“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规划、模拟或建模”领域的专利申请总体上落后于另外两类,GJE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申请数学模型专利存在局限性,很难在许多国家或地区获得保护。
"计算机辅助手术"专利哪家强?
下图显示了"计算机辅助手术" (A61B 34/00) 领域的前10名专利申请企业,涉及 2020 年和 2021 年前8个月发布的申请。
图源:GJE
可以看出,Intuitive「直觉外科」是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申请者,在此期间发布的应用接近3500个。2020年10月,「直觉外科」推出了第1个风险投资基金,投资 1 亿美元用于投资早期公司,重点是提供和支持微创手术领域。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手术机器人企业「Auris Health」和「Mako Surgical」,分别位于第七和第八位。
下面的图将前10名的申请者按照其专利申请的地区(其中WIOP为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他们倾向于将专利申请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当然这一点都不奇怪,很显然这是全球最大的三个市场。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全球范围内大约安装了5000台,其中大约 3000 台在美国、1000 台在欧洲、200台在中国。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而且需求不断增加;据报道,中国现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平均利用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图源:GJE
"计算机辅助手术"有哪些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下一代医疗技术,从而改变了传统医疗技术的创新重点。GJE通过查看专利申请数据中,那些与“计算机辅助手术”(A61B 34/00)一起被引用最为频繁的IPC号,探索了计算机辅助手术领域的创新趋势,这些IPC号包括:
-
-“图像数据处理或生成”(G06T);
-
-“机械臂:装有操纵装置的chamber等”(B25J);
-
-“将介质导入体内或身体上的器械等”(A61M);
-
-“医学信息学”(G16H);
-
-“可植入血管的过滤器;假肢;……”(A61F);
-
-“电子数字数据处理”(G06F)。
这些领域包括更传统的外科技术,例如B25J和A61M,这些设备将继续作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创新重点也从更传统的硬件转向软件(图像数据处理、数字数据处理)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学信息学)。
计算机辅助手术处于专利法许多复杂领域的交叉点,企业需要仔细考虑专利申请战略,以确保自身受到保护。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软件和数学模型通常被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但只要提供了超越在计算机上运行软件或执行数学算法的“技术效果”,就可以申请专利。下图显示,虽然规模很小,但在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手术领域的创新应用非常迅速。
图源:GJE
该领域的顶级申请者包括西门子医疗、飞利浦Philips Koninkll NV、直觉外科和索尼Sony。
GJE认为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手术是另外一个创新趋势。在手术过程中,使用AR向外科医生提供改进信息,是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图源:GJE